返回主页 | 打印本页
最大的亮点和最后的机会

发布时间: 2007/10/4 13:56:54 被阅览数: 8048 次
 

 

  文化和旅游是21 世纪经济发展最大的亮点,也是地方经济崛起的最后一次机会。

  文化产业是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激烈竞争中成长起来的“朝阳产业”,被日本经济学家和国内部分人士称为“21 世纪的最后一块暴利蛋糕”。湖南的文化产业的综合实力在全国处于第一军团的地位。但与排在前5 位的广东、北京、山东、上海、浙江相比,存在明显差距,但发展趋势良好,潜力巨大。在中部6 省中综合发展水平排第1,旅游收入排第2。2006 年,文化与旅游产业总产值突破1239 亿元,比2005 年增长20%以上。在宏观经济环境向好的情况下,预计2007 年,文化与旅游产业的增长在15—20% 左右,文化产业增加值可望达到375亿元,旅游总收入将达到664 亿元。但是,文化与旅游的进一步发展需解决目前存在的4 大问题:即政企不分、激励政策不完善,竞争激烈、利润下降,民族地方特色淡薄、地区发展失衡,以及国际竞争力低下等问题。


  文化产业一般是指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。由于文化产业明显地涵盖文化产品生产、流通和服务三大领域,该产业的统计预测工作也就具有复杂性和高难度。清晰定义文化产业所涉及的行业内容有利于研究分析和政府决策。文化产业发展至今,已形成一个巨大的“产业群”,包括文化产品制造业、文化产品流通业和文化服务业。其中文化产品制造业根据现行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,主要包括书报刊印刷业、记录媒介的复制、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、广播电视设备制造业、工艺美术制造业等。文化产品批发零售业主要包括文具用品批发业、工艺美术品批发业、图书报刊批发业、音像制品及电子出版物批发、文化体育用品零售业、图书报刊零售业等。文化服务业指专门从事文化工作的服务部门,主要包括互联网信息服务、广播电视传输服务、广告业、旅行社、旅游酒店、游览景区管理、摄影扩印服务、新闻出版业、广播电视电影和音像业、动漫业、文化艺术业、体育、娱乐业等。进入21 世纪,大文化产业成为湖南的第1 大优势产业,到“十一五”末,其产值比重将占湖南GDP 的15%。文化产业中,优势突出的行业有新闻出版业、广播电视电影业、报业、文化娱乐业、动漫画。


  根据文化产业的特点和湖南文化产业的实际,我们以为,湖南文化发展要突出五大战略。一是文化经济战略。要积极促进经济与文化的融合,增强经济的文化内涵,增强企业产品的文化含量,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。通过大力发展大文化产业,努力把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资本,不断提高文化产品的经济价值,创造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。二是文化精品战略。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资源,实现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。要积极开发具有国际国内影响力的文化品牌,并形成品牌链,提高知名度,扩大文化产品的市场占有率。要按品牌的要求,把基础设施建设、文化包装、对外宣传等基础性工作做好。三是文化旅游战略。旅游是文化的重要经济依托,文化是旅游的引力来源,是旅游之魂。特色是文化之魂,民俗是最有特色、最具活力的文化。要以培育旅游文化、开发文化旅游产品为手段,以我省景区景点、红色老区、少数民族风情和现有的文化设施为主要载体,强化文化对旅游发展的促进作用,提高旅游的文化附加值,增强旅游对文化的辐射带动作用。要以精品意识开发和包装民俗文艺,以各种艺术表演为主要形式,以节庆活动为重点,提高其艺术欣赏性、娱乐性、参与性,并融入现代高新科技,使其成长为文化旅游产业的支柱。四是项目拉动战略。要运用项目管理的理念、机制和方法,抓紧做好文化产业项目的申报工作。项目的申报要经过专家、学者的可行性、市场性分析;要用项目去招商引资,以项目去吸引人才,以项目去集聚要素,用项目去交流合作,以项目去做大产业。五是“人才兴文”战略。要牢固树立人才是大文化产业发展第一资源的观念,建立和完善文化人才培养、引进、管理、选拔、激励机制,着力培养、吸引和用好一批懂经营、善管理的复合型高级专业人才,培养一批文化管理人才,造就一批文化经营人才,挖掘一批民间文化传承人才。


□特约评论员 朱锡平

 

联系电话/微信:13120255228 梁老师


上两条同类新闻:
  • 为湘商立传
  • 旅游本身就是一种文化